为什么古代人父母在起名字后,孩子还要给自己起个“字”?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 (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
为什么古代人父母在起名字后,孩子还要给自己起个“字”?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 (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是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习。 那么,字与名是什么关系呢?《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广义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鲍照字明远,陶潜字渊明,白居易字乐天等等,都是词义互见,相辅相成的。苏轼,字子瞻,假如我们知道“轼”字的古义是指车子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则系夫子自称,那么凭栏而望称之为“瞻”也就是顺理成词了。他的另一个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苏轼排行第二,加“和”字则含有吉祥意,了解这些字的本义再看表字,含义就明确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字裕之,人“好问”而学识“裕之”,这字取得实在妙;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字为“笠翁”,则又可谓以俗字见雅趣了。也有的干脆拆名为字,简便好记,如清代诗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又有些人喜欢取许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文人中多字的冠军,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龄(一名甡),他一字两生,又字大可、齐於、于、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迟、春庄、僧弥、僧开等等,真是随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至于文人学士在名、字之外再取别号,也是不可少的雅事,而这号又往往比字取得更玄乎乃至无迹可寻,但大多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少人喜欢以曾经居住或逗留过的地名风物为号,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李白五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之青莲乡,后因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后,“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苏轼取“东坡”为号还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曾于东坡屋地栽花自娱,诗尝数言及“东坡”,苏慕而效之,遂以为号。苏轼的这个号在文坛与民间最为普及,他其他的别号多达三十余个,有以排行、籍贯称的,如:大苏(以别于其弟苏辙)、峨眉先生、眉山公;有以职官学名行世的,如:苏使君、苏贤良、西湖长;也有因人格、诗风自称或被人称,以及旨在揄扬胸臆的,如:坡仙、谪仙人、狂副使,不一而足。从他的这许多名号也可见出古人取号的广泛与无限制,多号也就习以为常了。不少的文人还因传闻轶事或佳句而得号,如晚唐温庭筠年轻时参加科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这很近于是一种绰号或谑称了。宋代词人张先因有三句写“影”的佳句,被誉称为“张三影”;元末袁凯因咏白燕诗出名,人呼“袁白燕”;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词》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一时称善,遂号为“王桐花”。这些都是以诗名人的例子。以署邸、书斋名为号也是文人的一种惯例,清代诗人袁枚在江宁(今南京市)小仓山筑随园定居,因号“ 随园老人”;清代藏书家钱曾的藏书楼名叫“也是园”,他的号就称为“也是翁”。2014-04-27
求卦网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10-10 17:07: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 (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

  • 1、元代汉人起名字说到起名字,元朝有个传言,那就是在元代汉人平民是没有姓名权的,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所谓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夫年二十五,妇年二十三,合为五十三,生子起名叫五三。2、古时候的父亲和孩子同用一个字古代就有很多的父亲来给孩子用父母的姓氏来起名字。还有的是直接用...

  •  谷艾文艺苑 古代给孩子取孝名字的规矩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没有明确的“孝名字”取名规矩,但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确实会受到孝道思想的影响,并遵循避讳的规矩。这些命名习惯和规矩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孝道的尊崇和传承,也反映了他们对长辈和先贤的尊敬和怀念。

  •  唔哩生活 古代为什么叫自己的孩子名字后面要加个姐或是哥?

    2. 这样的习惯主要是为了便于区分孩子的性别。在古代,由于社会习俗和封建礼教的约束,性别在社会角色和行为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通过名字后缀来标识性别是一种普遍的做法。3. 另外,加上“哥”、“姐”这样的字眼,可以使孩子的名字听起来更加亲切、口语化,也便于家人和朋友在日常交流中称呼孩子。

  •  誉祥祥知识 古代人如何取名字

    古代家族观念浓厚,父母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会考虑家族的期望和愿景。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成为家族的骄傲。因此,一些名字中可能会包含与家族历史、家族精神相关的字眼,以此来激励孩子不断前行。考虑五行八字 古代人相信五行八字学说,认为人的命运与五行八字密切相关。因此,在取名字时,...

求卦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起名打分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GUA.QQMATE.CN - 求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