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并列式: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是并列关系。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辅助式: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如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
古人给自己取名字时非常讲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内在含义:古人命名时,会精心挑选字与名,通过巧妙的搭配表达出独特的思想和期待。例如,“赵云”字子龙,寓意“云从龙”,象征着英雄的气势与龙的尊贵。受时代风尚影响: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取名风尚。北魏时期,“之”字风靡一时;南北朝时期...
古人不仅有名字,还有别号,这显示了他们对个人身份的进一步划分和尊重。如唐代文人常用别号,如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的“无止境斋”,叶圣陶的“未厌居”以及俞平柏的“古槐书屋”,这些都是对个人志趣和追求的诗意表达。唐宋以后,号的使用更加广泛,它象征着一种身份的尊贵和个性的彰显。鲁迅...
古人之所以有两个名字,是因为名和字在古代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名是用来标识个体的基本称呼,而字则是用以表达个人德行和修养的别称。在古代,婴儿出生不久便会得到一个名,随着成长,到了一定年纪,则会取一个字,这两个名字相互关联,统称为个人的名字。关于名和字的功能,清朝时期的学者王应奎有...
名与字的联系:古人取名后,通常会再取一个字,这个字与名在意义上往往有所关联。例如,屈原的名是“原”,字是“平”,“平”与“原”二字在意义上相连,表达了平稳、原始的本真之意。又如孔融,名为“融”,意为融会贯通,字为“文举”,寓意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名与字在意义上相辅相...